近年来,5G、大数据、AI等技术的发展推动智能家居市场蓬勃壮大,而扫地机器人作为国内智能家居中率先发展起来的行业,目前已经初具模型,科沃斯、小米、石头等头部品牌凸显,同时云鲸等新秀品牌也快速发展,去年半年内,云鲸便先后获得分别由字节跳动、源码资本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的A+轮、B轮与C轮融资。
赛道火热,但目前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仍比较低。根据华创证券数据,按3年的扫地机器人产品更换周期来计算(3年累计零售量约为1449万台),我国家庭户数约4.7亿户,扫地机器人在我国市场的渗透率仅3%(若假设仅城镇家庭购买,则渗透率约5%)。
扫地机器人赛道“老兵”浦桑尼克中国区COO赖勐君认为,扫地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真正能够解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事实上是可以迅猛地拉升整体的销售量的。”
产品变化带动需求满足
对于扫地机器人,并非所有消费者都买账,在产品体验中总会出现“不好用”“不够聪明”的声音。例如传统扫地机器人每次扫完地后,用户还需花时间对扫地机器人进行整理。此外,扫地机器人在扫地过程中,若出现尘盒集满、电池没电、障碍物卡堵等,用户就需要满屋子地找扫地机器人“救场”,这与扫地机器人方便用户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是因为传统的扫地机器人主要停留在家庭清洁的垂直类需求,而远远无法满足消费者全自动家庭清洁的需求。
通过拆解消费者在时间上的需求,诸多品牌对产品进行了迭代更新,例如浦桑尼克就于去年提出了“偷时间的机器人”的概念,希望帮助消费者“偷”出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浦桑尼克提出给机器人增加一个基站的解决方案,将两个单独的产品通过数据和算法融合在一起,产生的是1+1>2的效果:扫地机器人每天扫地后可以自主返回集尘,也可以通过预设时间,实现一个月时间的完全托管;并且集尘宝上设有触屏面板,用户只需轻点“召回”按键,扫地机器人就能够自主返回集尘。
赖勐君认为,扫地机器人产品形态确实在不断变化,但扫地机器人消费端的需求其实是没有变化的,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一直是全自动全托管,真正变化的是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程度。从随机式到规划式,到激光和视觉等技术的应用,再到集尘宝扫地机器人,反映的是浦桑尼克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将全自动托管的目标具象化的过程。
单机时代向托管时代的跨越
赖勐君将扫地机机器人的发展分为两个时代:单机时代和托管时代。单机时代的扫地机器人更注重清洁能力,而现阶段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追求真正解放双手的托管时代,这也是浦桑尼克目前所处的赛道。
扫地机器人从单机时代跨越到托管时代,正如手机从诺基亚时代跨越到安卓时代一样,延续了多方面体验的质的升级,推动了扫地机器人时代的变革。
目前托管机器人赛道上的竞争还处于进行快速迭代的初级阶段,主要有两大竞争方向:洗抹布托管和集尘类托管。相比于外显的洗抹布功能,消费者更难感知到集尘类需求,这就需要更多优质的品牌对于整个客户端进行市场教育,将这两个需求进行强突出。
而要使扫地机器人更加智能化,技术核心在于算法。将扫地机器人的上千个零配件匹配起来,需要通过算法对其规划能力和运行方面的思考和判断进行设计。例如通过算法的搭建,扫地机器人可以实现更聪明的规划清洁路径,保证优秀的清洁效率自动识别地毯进行增压,加大吸力以深度清洁地毯。
针对扫地机器人回去集尘宝集尘这一步骤的算法,浦桑尼克就进行了多次核心优化。第一代集尘宝类扫地机器人由于硬件和算法不匹配,在拖地过程中无法回去集尘,也就无法实现“扫拖一体”一次性到位的清洁体验。而在新一代机器M8PRO上,浦桑尼克通过优化算法规避了这一问题,并推导出内部的核心结构进行优化,精短整体的风道设计,降低机器人损耗的同时增强清洁效率。
下一步:让扫地机器人成为家人
作为国内最早的扫地机器人品牌之一,浦桑尼克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更加深刻,更能探知消费者需求,且拥有庞大的客户人群基数,因此得以采用大量的客户反馈推动技术变革。赖勐君介绍道,无论是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客户的反馈机制和渠道都是非常畅通的。在国外市场,浦桑尼克建立大量社群,并通过独立网站维护和关联用户;在国内市场,浦桑尼克每一单都有客服跟进,确认用户收货、使用和体验,不断地进行追单和咨询。对所有客户的深度追踪,使得浦桑尼克得以迅速地根据反馈进行产品的迭代和修正。
此外,浦桑尼克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整个公司成员40%以上。浦桑尼克计划今年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2500万,以技术推动品牌进步。
目前浦桑尼克的产品线涵盖扫地机器人、手持吸尘器、空气净化器、空气炸锅、电动牙刷等智能家居产品。在产品布局方面,浦桑尼克计划打造自有的生态链,“我们希望用户只需使用一个APP就可以操作家里更多的产品。”
在赖勐君看来,全托管类的清洁是目前全行业为之奋斗的第一个目标。未来,第二阶段的目标应该是打造一个嵌入到家庭的居家机器人,在完全替代人工进行家庭清洁的同时,实现更多人与人、人与机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附加价值。